本集团实行全面风险管理,并建立了系统化且全面的风险管理机制和内部监控制度。本集团并设有风险管理委员会,向董事局负责且协助董事局就本集团的整体风险管理及可持续发展策略、风险偏好和承受能力及风险管理架构(包括风险的政策、程序及控制)提供领导、指导及监管。本集团亦设有内审部,负责执行和落实风险管理措施。
本集团实行全面风险管理,并建立了系统化且全面的风险管理机制和内部监控制度。本集团并设有风险管理委员会,向董事局负责且协助董事局就本集团的整体风险管理及可持续发展策略、风险偏好和承受能力及风险管理架构(包括风险的政策、程序及控制)提供领导、指导及监管。本集团亦设有内审部,负责执行和落实风险管理措施。
本集团主要于中国内地经营业务,大部分交易以人民币结算,除若干银行借贷,以及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之外,本集团的资产及负债主要以人民币计值。本集团于年内持有以日圆及美元结算的借贷。人民币兑日圆及美元汇率的波动会增加本集团的汇兑风险,从而影响其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于二零二零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本集团的外币借贷折合为人民币3,038,381,000 元(二零一九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人民币3,371,773,000 元)。本集团将会继续关注汇率走势,并在需要时作出应对措施以避免外汇风险过高。
随着本集团加强各类新电力项目的开发力度,资金充足程度将日益影响本集团的经营及发展。融资市场受借贷市场流动资金及经济环境等多项因素所影响,这亦可能影响本集团获取借贷之成效及成本。
本集团一直利用其可进入中国内地及海外市场的能力优化资金来源、增加授信额度及降低融资成本。本集团在业务管理中亦已采用多项节约成本和提升效率的措施,以降低行政和经营开支。另外,与国家电投财务所订立的金融服务框架协议,亦有助减低资金风险。
于二零二零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本集团已获得足够的可动用未提取融资额度人民币51,888,347,000 元,以防御资金风险。
管理层每年年初向董事局汇报该年度的营运资金预算,并推算年度所需借贷额度及备用额度,确保本集团已获得足够的财务资源,以支持于可见未来继续营运及发展项目。管理层亦会定期审视情况作出应变措施。
自二零二零年一月起煤电价格联动机制的取消促进了煤电交易走向市埸化。预计煤电电价将进一步受煤炭市场情况和供需关系,以及电力供需双方协商或竞价结果所影响。
二零二零年三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2020 年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优先推进无补贴平价上网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据此策略性鼓励已并网或仍在核准有效期内正申请国家补贴的风电、光伏发电项目自愿转型为平价项目,藉此加快平价上网进程。平价上网项目和补贴竞争配置的推进,新能源项目的上网电价降低,利润空间较低,这要求在前期阶段对边界利润率条件落实扎实,才能满足预期收益水平。而因为国家承担的补贴资金减少,申报要求已放宽至项目落实土地、接入支持性文件后即可,有利于新能源项目的大规模开发,快速提高公司清洁能源比例。
二零二零年四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有关供电行业收费的征求意见稿,逐步取消工商业官方电价,其中的电能价格将由市场决定,而输配电价则由政府核定并严格监管。预计此将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并将电价进一步市场化;从电力市场建设看,将进一步降低、甚至取消电力市场进入门槛,鼓励更多企业参与市场主导交易。
二零二零年八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有关开展「风光水火储一体化」、「源网荷储一体化」的征求意见稿,提出各地结合自身资源条件和能源特点,因地制宜采取风能、太阳能、水能、煤炭等多类能源品种发电互相补充,并适度增加一定比例储能。预计此将创新电力生产及消费模式,为构建源网荷高度融合的新一代电力系统探索发展路径。因本集团自身煤电装机规模大,碳减排方面压力较大。两个一体化的开展,煤电作为调节、调峰重要手段,成为新能源规模化、基地化开发的重要资源。后续本集团可能围绕现有煤电厂的周边开发大型新能源基地。
二零二零年九月,中国国家主席在第75 届联合国大会上承诺,中国将透过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力争二氧化碳排放于二零三零年前达到峰值,二零六零年前实现碳中和。未来发展还需从能源结构转型、节能减排、能效提升、碳收集与储存(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等综合措施实现能源领域「碳中和」目标。加快推进国家能源结构从以燃煤发电为主向以清洁低碳能源为主的跨越式发展。
国家设定碳达峰及碳中和的目标为清洁能源发展迎来历史新机遇,低碳清洁服务存在巨大潜在市场,绿色能源消费将成为推动碳中和的重要抓手。碳达峰碳中和亦同时带来挑战,地方政府有碳达峰压力,在碳排放上可能会层层加码,本集团新投产或在运发电机组可能面临政策突变,需对火电项目价值进行重新评估。碳市场对煤电企业的碳排放配额一定会不断收紧,目前本集团仅有小部分落后发电机组需采购配额满足碳排放要求,但未来所有火电机组都将面临配额缺少的局面,碳排放成本会有较大程度增加。
公司将继续留意各项政策发展,调整公司策略,寻找其中投资机会。
在过去一年,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成为全球面对最大的新风险。受疫情影响,去年初中国全社会用电量增速放缓,按年增长3.1%。
经营方面,本集团部分火电厂位于疫情爆发较严重的湖北省及安徽省,导致其售电量同比亦录得某程度相若的跌幅,加上本集团的在建项目在疫情下亦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工程延误,均对本集团的经营收入产生压力。
回顾年内,本集团及时制定疫情防控应急措施,并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确保疫情防控的各项工作部署、措施和要求皆落实到位,为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作出积极贡献。至去年三月份,在建项目已大部分复工,工程进度重回正轨,全部项目皆按时于年内投产。随着下半年疫情逐渐受控,加上整体社会用电量有所提升,本集团全年售电量同比上升5.47%。总体而言,疫情对本集团业绩并没有构成任何重大不利影响。
此外,燃料市场的供给、需求、运输及进口业务均受到疫情影响,特别是对进口煤实行严格管控,而各地亦存在不同程度的区域管制,煤炭运输进一步受限,对本集团的煤炭库存管理、安全生产等带来了新挑战。本集团凭借精准市场研究及果断决策,抓住上半年市场低谷期,适时调整采购策略,错峰储煤、淡储旺耗;协同推进配煤掺烧,令平均单位燃料成本有所下降,大幅减少燃料成本。
资金方面,本集团目前已获得足够的可动用未提取融资额度,加上我们售电对象主要为地区及省级电网公司,财政实力雄厚兼具良好信誉,即使在疫情下,本集团被拖欠款项的机率极低,我们预期不会对本集团的现金流及呆坏账带来风险。
根据最新的预测,董事局认为本集团有足够的资金满足其于年结后12 个月的营运资金及资本开支的需要,预期工程建设资金供应稳定。然而,目前疫情仍未完全消退,对国内及全球经济所造成的影响仍有不确定性,预期未来的利率及汇率将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我们将会密切关注并及时把控融资成本。
在员工保障方面,及时配置口罩、防护服、消毒水等防护物品,对各类防疫物资的存储量、使用量落实专人定期跟踪分析,及时联系补充。拓宽采购管道,打通境内外防疫物资采购通道,实现双向互补。重点协调解决境内外疫情严重区域项目及业务单位的防疫物资供应。在疫情最严重的时期,全力支援位于疫情较严重地区的电厂,提供防护物品及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