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报告

风险管理理念

董事局深知风险管理是本集团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基本保障。董事局将风险管理视为创造企业效益的积极手段,并就此大力提升董事局、管理层与全体员工以及全业务系统的风险管理责任。

董事局采纳内部稽查协会(「IIA」)所发布及更新的「三线模式」,建立了本集团的风险管理架构,据此本集团将风险管理与战略目标相结合,并形成「全面、重点、动态、持续」的风险管理实践。

战略层面上,董事局定期透过风险管理委员会研究及厘清本集团业务之全面风险指标体系,监控与此相关的重大风险。经营层面上,本集团亦根据本集团内部及外部变化,动态确立重大风险点,落实重大风险防范全面覆盖,并确保管理层于日常经营活动中承担动态监控与持续管控风险之责任。董事局在构建本集团「审慎、进取、负责」的风险管理文化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风险管理委员会

风险管理委员会获董事局授权,负责监察本集团整体风险管理架构,并就本集团的风险相关事宜向董事局提供意见。风险管理委员会亦负责审批本集团风险管理政策和评估本集团风险监控的成效。风险管理委员会二零二三年度主要工作,详情请参阅载列于本年报的「风险管理委员会报告」。

风险管理的框架

本集团按照The 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反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发起人组织委员会)有关的风险管理框架标准(包括不时更新的标准)及就内控和风险管理最新的ISO31000风险管理指引,本集团紧跟IIA所发布及更新的「三线模式」建立了风险管理架构。

资料来源:IIA的三线模型 — 三道防线的更新版(二零二零年七月)

更新后的新三线模型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将重点从价值保护和降低风险转向价值创造和对实现战略目标的贡献。此观点建议风险管理应发挥更积极的作用,抓住及利用识别新兴风险的机会,以实现潜在未来增长及业务决策。董事局认为更新后的模型将更好地促进本集团实现其企业目标的战略发展。

三线模型是更按原则,更关注治理的重要性和作用以及角色和责任的明确性。其通过三个部分支撑:

  1. 治理层(董事局及辖下委员会)是对持份者负责及问责。
  2. 管理层(第一线和第二线角色)负责管理风险和达成机构目标的行动。
  3. 内部审计(第三线角色)负责提供独立核证。

三线的角色如下:

  • 第一线: 业务风险管理 — 此组别于业务活动中提供控制的自我评估。各经营部门和业务单位以及担任其各业务岗位人员,应首先负责其工作职责范围内事项的风险识别和管理。
  • 第二线: 风险管理监督和支援 — 此组别提供政策、框架、工具、技术及支援,以确保第一线的风险管理及合规性。其包括负责内审、法务、合规、财务、人力资源、科技资讯、安全与环境保护监察等职能部门和中心,均应协助前线业务部门,共同负责对风险管理工作执行情况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价。
  • 第三线: 独立核证 — 位于前两条线的风险管理流程之外的内部审计职能。其主要角色是确保前两条线有效运作,并就达成目标有关的所有事项提供建议。本集团内审部、监察部等,负责对风险管理工作的结果进行审计,并出具独立审计报告及监督报告。

按照一贯做法,本集团整体协同业务部门继续定期开展年度重大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和重大决策风险评估防控工作,确保重大风险管理协同共管和统筹联防,将风险管理意识和理念持续融入业务工作。此外,本集团位于江苏省苏州的审计中心已利用集中式大数据开展审计、风险、内控流程标准化建设,优化本集团风险管理网路。年内,本集团亦建立了提供境内投资项目风险评估咨询服务的核准机构资料库,保证快速回应咨询需要,并提高评估品质。

风险管理的机制及程序

本集团经过长期实践总结,已经形成一套稳定运行的风险管理工作机制及程序,主要包括:(i)全面风险管理、(ii)针对重要投资项目风险管理,以及(iii)针对重要风险领域的专项风险管理。

(i) 全面风险管理的程序如下:

  • 第一阶段: 制定风险管理政策、策略及风险评估准则 — 董事局决定有关集团治理、文化和发展战略风险政策,并在制定业务目标时将这些考虑融入其中。风险管理委员会受董事局委托厘定本集团风险管理策略;本集团内审部为集团设定共通的风险评估准则及制定风险评分表。
  • 第二阶段: 全面收集风险管理初始资讯并进行风险识别 — 各部门╱业务单位广泛并持续收集与集本团风险和风险管理相关的内外部资讯,并识别对其营运重要程式具有潜在影响的风险。
  • 第三阶段: 进行风险评估并形成全面风险管理台账 — 各部门╱业务单位应就已识别的风险对其业务的影响及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评估及评分。本集团及其成员单位的所有风险被记载于风险管理台账。
  • 第四阶段: 风险处理及每季度跟踪更新风险管理台账 — 各部门╱业务单位就已识别的风险在评估基础上提出监控和处理措施,并明确风险的责任人,所有该等资讯应全面记载风险管理台账,每季度更新,以保证风险处于可控。
  • 第五阶段: 风险汇报及监察 — 各部门╱业务单位监察自身风险纾减工作,每半年总结全面风险管理情况,并向风险管理委员会作出报告,使其可以持续掌握全面风险分布及变动情况,并就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做出核评及提出完善措施。风险管理委员会每年向董事局呈交《风险管理报告》。由于战略与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已于本年内接替风险管理委员会处理可持续发展相关事宜的职责,未来之《可持续发展报告》将由战略与可持续发展委员会负责向董事局呈交。

 

(ii) 针对重要投资项目的风险管理程序如下:

  • 立项可研阶段 业务部门和所有风险管理支持部门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及尽职调查等工作,以充分识别、评估投资项目的风险和风险成本,并提出重大风险的应对策略和措施。
  • 投资决策阶段 在作出投资决策前,应在可行性研究与尽职调查报告基础上编制专项项目风险评估报告,揭示投资项目风险和风险因素影响程度并提出防范措施。
  • 开工建设阶段 对开工建设条件进行风险分析,包括分析土地、环境、节能等各方面合规风险、工程设计方案的技术风险及工程管理风险等。在形成可行应对措施并通过合规评价后启动建设工作。
  • 管理闭环跟踪 上述各阶段风险分析和评估结论均实行跟踪闭环的机制,以保证风险始终可控在控。

 

(iii) 针对重要风险领域的专项风险管理程序如下:

  • 辨识及选定重要风险领域 管理层定期举行会议,辨识公司战略发展过程中出现新的、非传统的、带有典型性的风险事项,启动该领域的专项风险评估。
  • 开展专项风险调研评估 评估前,职能部门进行资料收集,判断风险点,现场查证、辨识风险并与业务管理部门进行讨论(头脑风暴),对确认的风险进行量化计算,形成分等级的风险台账,根据风险策略制定风险应对措施。
  • 形成风险评估报告及提出管理建议 将现场评估得出的风险及应对措施提交相关业务管理部门进行会审、检讨,相关业务管理部门对高风险和中风险应对措施提出管理建议,与职能部门讨论后形成风险评估与管理报告,指导负责业务单位开展风险管理工作。
  • 管理闭环跟踪 将专项风险评估得出的风险点纳入风险管理台账,透过结合专项与动态监测,实现风险的全面跟踪与防范,同时将风险管控的各项要求融入到企业管理和企业流程中。

 

(iv) 其他恒常风险管理制度

  • 资讯系统安全保障 本集团在网路安全、财务共用系统、资讯保密等领域持续进行专项风险评估并不时提出具体的管理建议,保障风险可控在控。同时继续建设覆盖本集团的合规管理资讯化平台,以资讯化科技手段管理决策、合同执行、采购和资金管理的合规审查与确认程序。
  • 风险管理责任考核 本集团要求各单位建立健全风险管理责任体系,落实风险防范化解责任,把风险管控的各项要求融入到企业管理和企业流程中,并将风险管理责任纳入年度绩效考核范围,引导各单位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提前预判并主动做好风险应对措施。

 

二零二三年,聚焦本公司成为「世界一流绿色低碳能源供应商」战略愿景及「低碳赋能美好生活」使命,结合近期及中长期内外部形势变化进行风险评估,经管理层同意及董事局批准、风险管理委员会识别出本集团五项重大风险 ,包括:绿色转型与创新发展相关的风险、营运管控机制及与转型发展匹配度相关的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及供应链风险。相关重大风险的详情如下:

序号1:绿色转型与创新发展相关的风险
风险描述 主要应对措施
项目竞争激烈。国家双碳战略下,投资收益好及开发条件优良的新能源项目竞争激烈,政府相应对投资方的投资策略、执行和管理能力都提出更高标准及要求。
  • 加强与地方政府、优质战略合作伙伴的合作,竭尽全力寻找及竞夺收益率较好的优质项目。
  • 巩固「科技型、服务型、轻资产」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先发优势地位,加大对该等产业的支持和培育,聚焦差异化竞争优势。
新能源业务发展风险。本集团在绿电交通、储能、综合智慧能源解决方案等绿色新兴行业虽然具备了先发优势,但仍然面临政府配套政策不明朗、盈利能力未释放、创新科技投资大、技术和产品更迭速度快及专业人才短缺等重重挑战。
  • 把握市场行销环境及其发展变化趋势,促进绿色新兴行业投资效益释放。
  • 创新开发投资模式,将市场开发和资本运作紧密结合,运用权益融资、产业基金等融资工具。
  • 深入研究国家及地方政府相关的配套政策,以提前采取对策把握发展优势。
  • 不断进行产品技术升级和创新研发,推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增加研发投入的资金,掌握核心技术。
核心技术泄密风险。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是本集团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动力。如果发生核心技术泄密,将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本集团的核心竞争力。
  • 加强网路安全,不断完善网路安全防御体系。
  • 开展网路安全事故应急演练工作,提高对网路攻击和安全事件的应对能力。
  • 定期开展网路资讯安全培训。
产业政策变动风险。如果政府调整清洁能源的补贴政策,可能对本集团的生产经营带来不利影响。
  • 密切监测市场产业链技术更替,透过提升项目管理水平,减少对补贴政策的依赖。实现光伏及风电项目平价上网,降低新能源发电与燃料发电成本差距。
投资项目品质风险。部分附属公司投资管理把关不够严格,个别项目风险评估不充分,边界条件亦过于乐观,存在项目利润不达预期的风险。
  • 扎实开展对目标项目边界条件调研分析工作。
  • 着力提高可研及尽调深度。
  • 对目标项目的回报进行严格审核。
  • 提升投资项目的品质要求。
燃煤发电机组转型风险。本集团转型发展绿色低碳能源,旗下若干燃煤发电机组存在转型淘汰风险。
  • 深入研究国家电价政策,掌握燃煤发电机组的转型机,以支撑新能源业务的发展。
  • 持续推动存量燃煤资产优化,实现增容降耗,提升燃煤发电机组运营效益。
序号2:营运管控机制及与转型发展匹配度相关的风险
风险描述 主要应对措施
组织结构。当前部分业务单位源于煤电运营管理的组织架构,不适应公司「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新形势和各类新能源、新兴产业的管理特点,存在治理结构不完整、管理权责不清晰、人员配置不协调等问题。
  • 及时调整管控能力和模式,明确管理权责,优化人员配置,加强对相关业务单位的激励措施。
  • 加快建立更健全与本公司战略目标相符、与转型发展所需要和合适的政策制度、管理架构及复合型人才储备。
管理创新不足。部分管理人员缺乏新能源产业管理经验,且新兴绿能产业管理模式尚在探索阶段,特别是储能和乡村振兴的行业政策不清晰,需根据发展进程动态匹配管理资源和创新管理模式。
  • 以创新引领发展,开展全员劳动生产率对标和考核,通过股权激励、专案跟投等市场化激励机制改革,吸引新能源产业管理人才。
  • 紧跟政策导向,加强产业政策研究,根据新的智慧绿能业态的特点和需要,建立相应的管控模式。
本集团总体规模迅速扩张。若管理水平未能及时进行相应调整和完善,将为本公司带来相应的管理风险。
  • 招聘具国际化管理经验的人才加入本集团。
  • 安排员工培训、提升其在经营管理及专业技术的能力,为本公司转型发展储备人才。
  • 制定合适的激励机制,从制度设计上留住及激励人才。
序号3:财务风险
风险描述 主要应对措施
资产负债率偏高。水电板块亏损及部分新能源投资项目回报率不及预期,为资产负债率压降造成阻碍。

本集团着力转型新能源发展,投资持续加大,加速资产负债率的推升速度。
  • 通过JYKJ(计划 — 预算 — 考核 — 激励)、SDSJ(双对标 — 双激励)等管理手段的应用,全周期覆盖投资项目,提升盈利及现金流的恢复。
  • 通过债转股、REITs及发行优先股等多种形式的增资,引入战略投资者。
现金流压力。清洁能源补贴不到位问题短期内无法有效缓解,导致清洁能源公司现金流紧张,财务费用上升,限制资金供给与投资新项目。
  • 积极与电网公司等客户沟通联系,提前收回售电应收款项。借助金融衍生产品做好售电应收款项资产证券化工作。
  • 适应清洁能源补贴回收政策,做好补贴回收工作,改善现金流回收情况。
  • 适当精简投资额度,通过发行中长期债券,引入战略投资者。
境外经营的财税风险。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政策法规、会计税收制度等诸多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而海外货币的汇率波动将对项目投资收益带来风险。
  • 加强分析及掌握海外各种政策法规、会计税收制度。
  • 采用人民币与当地货币交叉互换的方式融资以减少汇率风险。
  • 招募具有会计及税务背景、国际视野及熟悉当地营运实务的人才。
序号4:市场风险
风险描述 主要应对措施
售电侧市场化改革。本集团目前主要客户均是各大区域的电网公司,随着电力改革持续深化,发电机组已陆续进入电量交易的现货市场,面对完全不同的市场交易模式,将面临市场份额下降,发电指标减少的风险。
  • 做好对大客户战略合作的落实,深入开展绿色低碳能源供给等方面合作。
  • 大力开拓中小用户市场,不断扩大市场份额。加大市场开发力度与人员投入,充分发挥从事售电平台公司的作用,提高本集团在售电方面的市场知名度。
售电价格降低。由于电力现货市场竞争加剧,存在各方降电价抢销售量,导致市场电价降低的风险,影响企业收益。
  • 持续开展培训,培养新能源市场交易能力,并加强行销人员对现货市场的认识,提高电量交易的现货市场应对能力。不断优化辅助相关决策系统,提升准确度和效率。
新兴绿色能源交易市场的不确定性。碳交易与绿电╱绿证市场供需形势尚不清晰,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绿证价格较高且无法进行二次交易,流动性差。
  • 加强政策研究与市场分析。密切关注产业、市场政策出台,提出应对策略。
  • 做好电力市场供需形势、辅助服务、绿电╱绿证、碳交易市场分析,指导各单位参与交易。
指导电力交易的人才短缺。人员的配置与交易水平的比例难以满足市场需要。新投产的新能源项目也缺乏一定的电量、绿电、绿证、辅助服务交易人员与能力。
  • 加强行销队伍建设,推动市场行销人员配置三年发展计划落实到位,做好行销人员培养与储备,以应对复杂的市场环境与激烈的市场竞争。
序号5:供应链风险
风险描述 主要应对措施
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大宗商品物资价格快速上涨的影响,出现中标人拒绝签订合同或未按合同规定全面履行其责任的情况,造成物资断供,影响发电机组安全运行。
  • 加强市场分析,适当增加物资储备量,拓展供应商范围,选择与资质优、有实力履行合同责任的供应商合作。
  • 完善合同条款,提高对供应商的违约惩罚力度,积极引入调价机制,实现风险共担。每月开展物资与采购管理情况通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新项目工程造价波动。建材、组件及风机等材料采购成本占电站投资的比重最大。如果价格大幅度上升,将导致项目工程造价难控制,造成超出预算,导致合同纠纷、延误工期等,延缓投资回报。
  • 健全工程造价、工程结算等相关制度,借助造价咨询机构和过程审计单位等外部智库,提升工程造价管理水准。
  • 加强过程结算管理和监督,及时解决合同履行过程中材料设备价格上涨的问题,促进工程进度管理。
煤炭供应及采购价格波动。虽然目前煤炭市场的供应已得到舒缓,但假若煤价突然上升,加上保障电力稳定供应的社会责任,本集团煤电业务的营运成本将面临一定的风险。
  • 增加煤炭采购的长期协议签订量,充分发挥长协煤保供的稳定作用。
  • 合理调整采购结构,控降采购成本。

有关气候变化及环境对本集团构成的风险及机遇,详情请参阅本公司《2023年可持续发展报告》,并载于本公司及香港联交所网站。